摘要:在2015年Infocomm展会期间,国内视听工程和大屏行业再次提出“可视化”这个概念。但是,与2014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不同,今年,在能源、化工、公安、交通等领域有很多案例说明“可视化”方向对大屏行业的深刻影响。
在2015年Infocomm展会期间,国内视听工程和大屏行业再次提出“可视化”这个概念。但是,与2014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不同,今年,在能源、化工、公安、交通等领域有很多案例能说明“可视化”方向对大屏行业的深刻影响。
从数据本身到“数据关系”的转变
大屏显示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呢?传统的工程中,无论是安防还是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就是一个窗口”,观看者可以从这个窗口“拿到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视频、抓拍图像、也可能是传感器提供的一组数字。
传统型大屏企业的任务,是让这些数据能够清晰、流畅地显示在大屏幕上,并能快速切换不同组数据的显示或者不同的显示布局组合。而至于这些数据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不同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个数据或者数据集合有什么意义、看到这些数据后用户会做哪些处理…..这些问题则和大屏企业没有关系。
“传统大屏是平面的,也是冷血的”——这种拟物和拟人的评价,最能表征传统大屏工程行业的“价值结构”。这种价值架构的核心是“中性的硬件工程”。但是,这种产业形态已经不再适应客户的需求。
一个简单的问题是:那么多数据和素材的意义在哪里呢?答案是提供用户决策——而不是“看着好玩”。而用户的决策过程,必须依赖于数据的“前世今生”的复杂关系。即如果将大屏显示这个核心硬件,放在一个“事务性”决策流程中,去实现真实的应用价值,那么大屏企业就要将产业触角伸到数据集的深处,伸到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之中。而基于数据间真实价值关系,提供决策级别的综合信息智能呈现方案的过程,即是“可视化”。
从数据自身的显示,到探索数据集的内在价值和固有关系,这种转变将使得大屏企业从“整合并提供显示方案”,变成“整合并提供数据关系再现方案”。这种行业职责的变化主要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屏企业告别简单硬件,迎来“软”时代;第二,大屏企业告别简单“专业技术”领域,进入“专业技术与客户业务融合”时代。有人认为:“大屏幕产业硬件的态势有点像GDP中的投资规模占比,当下不是一个增长的态势,在这种新常态下,技术性企业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变淡,而是要通过改变,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新的更大的成长空间,基于未来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满足用户业务综合信息智能化呈现是客户价值所在,也是发挥自身不可替代作用的机会所在。”
或者说,可视化,既是大屏企业在现有企业价值的基础上,依据客户业务价值和信息管理需求,持续做“加法”的过程。
站在生态中心,可视化将是一个共生体系
化工厂的传感器数据不归大屏管,交通局实时路况也不在大屏的业务范围内,气象局的雨雪预报与排水公司的指挥部署大屏也管不着……
但是,实现化工企业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的传感系统和信息系统的企业也管不着大屏显示这块;安装交通系统监控视频的企业不与气象部门合作;排水公司的系统与化工厂的系统往往也相互独立……
因此,被传统产业模式分割开来的,实际上却紧密联系的信息与数据体系,并非只有大屏这一个块:传统信息利用模式,往往是各自为政、单一的树形结构,这与自然信息自身是复杂的网状结构的规律并不相符。将单独的、分散的、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发挥更多的价值、挖掘出更多的意义,一直是信息管理产业的关键任务。
例如,早期的110、120和119的三网合一,目前公安部在实施的扁平化的网格警力警情调度指挥系统;国家在建设的智慧城市系统、工业4.0提出的智慧工厂系统——这些“新”事物的本质无一不是“简单树形独立系统”到“复杂综合网状系统”的转变。
在这样的行业转变过程中,大屏工程企业恰恰拥有最优的一个“阵位”:可视化中心,处于整个复杂综合信息与指挥网络的中枢地位,且是最终智慧分析和决策系统的“输入输出”窗口。
因此,可视化概念的核心即是:整合现有的多元化信息呈现技术力量,与信息化产业界共同构筑以面向决策、甚至未来自主智能决策为目标的“智慧大脑”。这一行业任务,不是大屏厂商自己来完成的。而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整个信息化产业共同行动的方向。所以,可视化概念的本质是一种“生态”信息网络。他不是淘汰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而是将这些单打独斗的英雄,组织成一支所向无敌的战役军团。
告别简单硬件价值形象,抢占产业的历史价值高点
可视化对于大屏行业将是一个“价值增值器”、“产业放大器”。大屏行业的外延从未像目前这样“无限宽广过”。
传统大屏企业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大屏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是一个视频墙硬件,就如同一台超大的电视机。那么,这个显示设备采用什么样的信号处理系统、什么样的控制系统、什么样的显示技术就成了“差异之争”。这种传统思维下,小间距LED屏对DLP拼接墙的竞争,分布式处理器对集中式处理器的竞争都是“水火不容”的产业路线较量。
但是,整个行业争来争去,总体需求没有变:还是那几块屏。这就导致整个行业企业都很劳累,竞争疲劳感时刻笼罩行业从业人员,但是辛苦“斗争”却不能换来自身价值和收益的提升,也未能为社会创造增值价值,甚至整个产业也只是在不同技术路线中切换,没有实际的成长——这种竞争是基于产品的“效果与成本”价值比不断压缩过程的“恶性”竞争,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发展精神,其中更多的“行业辛劳”只是“无用功”。
对比而言,可视化概念,或者说信息技术进步条件下、客户需求向深层次和高端发展的客观环境,却给予了大屏企业另一种“比拼”的空间。
可视化不拘泥于任何既有效果的“硬件实现路线”,在产品硬件选型上,它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不仅DLP拼接墙需要继续创新,在小间距LED、液晶拼接、分布式处理器、云处理和计算、集成软件技术的新型创新点上,也需要不断加强改进。对于“技术路线”差异,显示屏厂商不是在优缺点之间做出单项选择,而是在客户需求之上打出组合套拳。
但是,告别硬件路线之争,只是可视化概念对大屏行业变革影响的“最基础层次”。若想真正进入“可视化”的巨大价值空间,大屏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客户业务”。
可视化的本质是将大屏系统的任务从“简单再现原始数据”变成“支持决策性、模型化再现数据集关系”。这种转变,要求大屏企业必须进入“数据提供者”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变化的趋势价值”等更为深入的“信息模型”之中。在深入客户具体价值和业务模型的基础上,扮演好协调者、整合者的角色,是可视化对大屏企业业务转向的根本要求,也是大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这种转变,使得大屏企业的根本文化必须以“兼容并蓄”和“多元化”为核心。这显著区别传统大屏行业企业简单“专注”的角色定位。从线性的、只有两端的产业链生态中解放出来,走进网状的、多端头的、复合化的产业生态之中;从单一技术性企业、转变为技术性与业务性共生并强的多元化顾问专家企业;从有限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企业,转变成无限的业务模型条件下,客户应用与增值迭代性服务企业……这些变化正在成为驱动高端视听工程市场发展的新规律。
可视化是一个中心,亦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不是大屏行业产业模式的终结。因为可视化自身强调的就是业务需求演进与视听工程信息系统变迁的协调性机遇。可视化是一个动态服务过程,没有终点;亦是一个高粘性、高附加值产业。挖掘可视化对大屏行业的机遇,将是大屏行业进入工业4.0和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战略方向。
2015年将进一步打造可视化的样板工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有终结和停止的那一天:样板必须一个比一个更好,示范就会意味着进步和新的价值拓展。这就是可视化市场条件下,大屏企业自身的“超级进化”。